在柯桥区稽东镇,历史悠久的冢斜村是大禹后裔集聚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多年来,村庄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保护修缮,开发挖掘文化遗产。而今,古村的“美丽经济”正在逐步释放。
走进冢斜村的文化礼堂,一座雕栏石柱的古戏台映入眼帘。这个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余氏宗祠,在当地乡贤的帮助下,经过多次修缮改造,成了村里的文化礼堂,每当遇上大小节庆,村歌响起,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里,祭祀、看戏。
坐落于会稽山脉南麓的冢斜村是禹裔胜地、禹妃墓葬地,早期的越国初都。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是大禹后人。古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杰地灵。明代状元、兵部尚书余煌,清朝名臣、河南布政史余炳焘等都出生在这里。
然而,有着如此深厚家底的冢斜村,长期以来却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2003年,一批热心村民发起了修村志的活动,当尘封上千年的历史被翻开,他们这才发现了冢斜村的厚重历史。而此时,整个村子古建筑破坏严重,许多自明朝开始修建的古台门已经破败不堪。为此,村民自发走上了抢救保护古村之路。村里的一批乡贤人士自发,自筹资金,出钱保护了村里的一些破旧的老房子。
2010年以后,冢斜村先后成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外界对于这个千年古村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柯桥区也成立了冢斜古村保护开发办公室,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村里的美丽乡村、美丽环线、美丽样板村建设。村里的十多个古台门修缮一新,还建起了村史陈列馆。
如今,行走在冢斜村的青石小路上,满眼都是江南风情的古建筑,静谧安逸的自然风光。村民章丽琴今年4月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
目前,冢斜村正在进行3A景区化村庄的打造,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已经建好。余利明说,下一步他们将深入挖掘农耕文化, 做好古村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文章,通过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和服务吸引游客,带动村民致富。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1号 客服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