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8日)上午
“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暨
“浙东唐诗之路”建设联动倡议仪式在嵊州举行
开启了“浙东唐诗之路”全维度联建征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科院副院长、知名乡贤丁仲礼先生,专门给大会发来贺信。
1200多年前,450多位唐代杰出诗人为嵊州的秀美山水所吸引,沿曹娥江南下,溯源剡溪,留下了540多首咏剡诗篇,嵊州也由此成了当之无愧的“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
1200多年后的今天,嵊州成立“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传承唐诗之路文化,服务浙东唐诗之路建设”。
剡溪智库永久会址所在地——嵊州市人民政府
剡溪智库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浙江省大花园建设”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政策解读、课题研究、人文交流、学术探讨等项目,为“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地区的工作决策提供专业服务,加快推动自然人文优势转化为生态发展优势。
智库聘请了“浙东唐诗之路”领域的相关学者担任第一批专家:
楼劲研究员、蒙曼教授、竺岳兵先生、卢盛江教授、陆建松教授、卢向前教授、胡可先教授、贾晓东研究馆员、孙以栋教授、邱高兴教授、徐日辉教授、高利华教授等等。
授予竺岳兵先生“‘浙东唐诗之路’研究卓越贡献奖”
为进一步研讨浙东唐诗之路人文溯源和发展方向,今天上午,我市特邀专家发表了关于“唱响‘文化浙江’,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名片”的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 楼劲:
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对于浙东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对于浙东文脉和浙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尤其起到了更大的、不可忽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卢盛江:
唐诗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之路,而且是一条思想之路、感情之路、历史之路,进入了剡中的诗人,我们更要看到他们走出剡中、走出越州,走出之后的发展。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建松:
讲好唐诗之路文化的故事,是让唐诗之路文化活起来的关键,第一方面成立智库,要把学者的研究成果、遗迹遗址、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进行研究,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第二步要好好策划编剧,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来进行策划编剧;第三个要开拓和创新唐诗的遗产故事的传播平台,所以无论是从文化传播,还是旅游的角度,让唐诗之路文化遗产活起来,大有作为。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徐日辉:
培育唐诗之路,延续旅游的新业态,让更多的人了解嵊州,了解唐诗之路。中国这段唐诗之路不仅仅是嵊州的,更是世界的,我相信嵊州一定能够建成浙东地区的大景区,浙江省美丽的大花园。
协同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建设
将“浙东唐诗之路”打造成
景观之路、文化之路
旅游之路、产业之路
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绍兴人
在你身边的这场千年之约
将给你一个更闪亮的家乡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1号 客服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