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物局专家组对嵊州市省级文保单位长乐钱氏大新屋修缮工程(第三期)、嵊县城隍庙及溪山第一楼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第一期)、谷来玉成桥加固工程进行了验收。
专家们通过实地踏勘,资料查验,听取业主、施工、设计、监理单位以及文物部门汇报等方式,对三项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审核。
专家们一致认为三项工程均已较好地解决了文物本体存在的安全问题,文物环境也得到了相应改善,总体达到了文物保护的要求,验收得以通过。
长乐钱氏大新屋
长乐钱氏大新屋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系清晚期民居建筑,占地面积2172平方米,由门厅、照厅、大厅、正楼和后楼前后五进及两侧厢房边厅组成,是嵊州现存规模最大、屋宇最多、雕刻最丰富的民居宅第之一。
嵊县城隍庙及溪山第一楼
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六年(1346)重建,至清光绪大修十一次。现为清中期建筑。溪山第一楼为嘉庆九年(1804)增建,借宋朱熹游鹿胎山赏景时的赞语“溪山第一”为楼名。现存照壁、溪山第一楼、仪门和戏台。砖砌照壁长14米,高7.4米,中嵌青石匾,上刻“屏藩永固”。
溪山第一楼,通面宽17.79米、通进深9.26米。重檐歇山顶。石砌台基,中央开门,前左右三方嵌八幅石雕博古图。仪门分五间,通面宽20.58米、通进深13.13米,二层硬山顶。戏台为重檐歇山顶,八角形藻井分三层,每层用16组雕花斗拱和枫拱自下而上逐层收缩。上层斗拱间嵌八条倒挂金龙,顶心置一盘龙。额枋和牛腿雕刻华丽。
谷来玉成桥
建成于道光丙申年(1836)。坑举马正炫所建。马氏家谱中载有建桥的记录。该桥建成后当地村民认为桥拱这么平坦,可能要塌,拒付工钱。马正炫为了表达为民造桥的善意,竟然未收工钱,玉成其事,取桥名为玉成桥。桥建成后至今已160多年,完好无损,此祖业被马氏后人传为美谈,写入马氏家谱。
该桥为新发现的又一座古代优秀桥型,已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1号 客服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