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浏览-保存到桌面-主站-投稿入口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 
当前位置:绍兴门户网 ☉ 新闻频道 ☉ 绍兴头条 ☉ 探秘诸暨应店街跨越六百年的明堰暗渠

探秘诸暨应店街跨越六百年的明堰暗渠

2019-02-13 18:01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164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导读]近日,应店街镇应店街村发现了一处庞大的古水利工程。 它的现世并非偶然。当地退休教师应苗兔说,从小他们就只知道有几个水窖,但是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该村74岁的应仲年先生也说,很小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就在一个暗渠出口洗澡玩耍,因流水常年不干涸且水温冬暖夏凉,深受村民们喜欢,是儿童们夏天玩耍的一个..

    

  近日,应店街镇应店街村发现了一处庞大的古水利工程。  
  它的现世并非偶然。当地退休教师应苗兔说,从小他们就只知道有几个水窖,但是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该村74岁的应仲年先生也说,很小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就在一个暗渠出口洗澡玩耍,因流水常年不干涸且水温冬暖夏凉,深受村民们喜欢,是儿童们夏天玩耍的一个重要去处。  
  他们一直以为这些只是先人设置的单个水利设施而已,直到2012年重修家谱的时候,才牵起了一个系统工程的线头。  
  据《暨阳义门应氏家谱》记载,概浦(如今的应店街)地处偏僻,由于地处山区和平原交界处条件十分恶劣,农业生产时常伴随干旱和洪涝灾害。为了保证四周乡亲免受旱涝灾害,行简公(应策)和他后代们历时40多年,通过利用天然的条件(溪流的落差),将山势、水势等多方面因素整顿优化,充分利用将水资源最大化。  
  正是这个有利百姓开展生产的工程,应家在1442年被封为义民。 
  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工程?  
  在应仲年等人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凰桐江的上游骆家溪畔,当年行简公就是在这里考察水势大小,分析水势走向,从这里规划筑堰自流灌溉。  
  应店街镇位于诸暨市西北部凰桐江中上游,凰桐江源头来自杭州市富阳区五云山,从十二都铜铃头入境,又叫做五云溪。其间,受栲溪、八卦溪等支流注入沙塔溪,东北流至大马溪始称凰桐江。因地形三面环山,其水系形同叶脉,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千百年来,各支流冲积形成一个个梯级小盆地。  
  村里86岁高龄的应志祥老人指出了当年闷仓(水窖)、明沟、暗渠的所在地,这几个地方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又紧密联系,将溪水与地下水资源互相结合,可以自行调节。  
  暗渠底部用数十颗大鹅卵石铺成,里面的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为了保证永远有活水进来,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水埠。水埠通过明沟将地下水与溪水相互循环,实现水资源循环更替。  
  整个水利工程根据溪江流向,灌溉便利,在河流平坦段选择浅岩层最佳位置横截河床,深挖至不透水层形成主堰身,然后在地下以巨石垒成堰坎,其上覆盖条石,条石上又覆盖砂石以还原溪流河床,将溪水与周边地下水渗入暗渠,引水至所需地区,用于农田灌溉和人民日常生活用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1997年应店街也建立起自己的水库,“当幸福水库建成之前,方圆数百里的农田一直靠明堰暗渠工程灌溉。”当地老农告诉记者,即使到了现在,明堰暗渠工程也仍在作为幸福水库的“配套工程”继续发挥作用,浇灌着1000多亩田地。  
  村民邀请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邱志荣前来考察,经过历史考证和现场采集,基本确定了这处水利工程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该水利工程至少曾灌溉农田六千多亩,目前该工程中有多个堰坝保存完好。 
  村民认为,水文化遗产是标志人类治水历史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有利见证。它记录了古代人类在从事水事活动中趋利避害,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水利功能价值。“像我们的这个明堰暗渠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其灌溉、引水功能,实在是先人传下来的一个宝贝,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知道它!”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联系我们-合作洽谈-广告服务-免责申明-隐私保护-RSS订阅-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