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梦娣
近几年来,家具建材销售模式越来越多样化,部分家具开始往定制家具方向发展,虽然样式越来越好看了,但质量却更加难探究了。2018年度,浙江省消保委共受理家装类投诉1967件,其中房屋装修类投诉662件;装修建材类投诉1305件。诸暨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记者从诸暨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了解到,去年接到家装建材类投诉达644件,同比2017年(258件)增加了近1.5倍,家装建材类消费领域消费维权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投诉焦点主要围绕以下四大热点问题:
1.装修质量存在问题
据统计,在房屋装修类投诉中,有近5成的消费投诉涉及装修质量问题。表面质量问题有墙体、吊顶开裂,地砖、墙砖空鼓,墙纸发霉,粉饰层脱落,大理石色差,台盆、淋浴房漏水,空调、地暖不能正常运作,空调风口、出水管口渗水,移门脱落,电路开关位置不正等。一些隐蔽工程则涉及到防水、采暖、水电管网布线等问题。而这些隐蔽工程一般入住使用后才经发现,特别是一些防水工程,如要彻底消除隐患,只能返工拆除已装好的成品,进行二次重装,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2.实际交付与宣传、约定不符
一是高端宣传,低标配置。在楼书中宣传或样板房展示中卫浴、龙头、石材、地板、空调与厨房电器以及管道管线、板材、涂料等产品采用高端品牌,事实交付却是该一、二线品牌的低配产品,与宣传的高端定位不相符合;
二是实际交付房屋装修工艺与样板房相比相差甚远,装修粗糙、工艺水平低劣。而一些开发商为逃避监督,违反浙版新《消法》有关样板房保留期限的规定,提前拆除样板房,导致消费者群体投诉。
3.装修价格和装修标准有出入
杭州市已明确了在售商品房为全装修销售的,房地产经营者应在销售现场公开装修价格、装修预算明细,其内装饰装修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品牌、产地、规格、级别、数量等内容应严格按照《关于推行使用2018版<浙江省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浙建[2018]2号)规定同时在销售现场公示。目前存在将公摊面积计入装修价,装修报价和实际装修用材的价值金额相差有出入。例如恒大在诸暨的某楼盘在售的商品房为精装修销售,销售人员在销售时便跟业主阐明室内装修材料的大概档次、品牌级别,后期可能会出现对品牌的调整,但品牌的级别是类似的。
4.装修建材质量不过关
装修建材问题主要包括:
虚假宣传:部分不良商家擅自使用“绿色环保标志”,以夸大、虚假宣传等方式来销售建材;
建材掺杂掺假:部分商家使用假冒伪劣建材、以次充好;
木质产品标注不规范:木地板及木制家具行业部分经营者订立销售合同时,未使用国家规范名称填写相关产品信息,采用所谓“行业名称”误导消费者;
瓷砖、板材质量不过关:如瓷砖防渗透差、规格大小、批次色号不统一,细木工板等材料和密度不符合标准等;
定制家具问题反映突出:如产品质量、交货时间等与合同约定不符、计费不透明、安装施工环节造成损坏、售后退货难等。
温馨提示
第一次装修的业主肯定很头疼,毕竟很多事情都不明白,就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比如认为只要在前期购买材料时认准环保材料购买,装修完成后就不会有甲醛挥发。其实这是错误的,环保材料不等于绿色家装,大部分业主对绿色环保家装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选材是实现绿色环保家装的主要环节,而设计、施工等关联环节往往被忽视。尽管每样建材都是合格产品,但整套居室中所有建材释放的有害气体会产生叠加效应,叠加产生的有害气体就有可能超出标准,因此,单一建材的选购并不能保证家装整体的绿色环保,施工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不管家里装修选择的是半包还是全包,在施工阶段业主还是自己多去现场看看,跟师傅沟通,如需修改提早说明,不然等到后期返工就很麻烦了。前期在对房子的选择时,不应盲目相信广告宣传,毕竟广告上说得天花乱坠只是为了吸引客源而已,有些规划的游泳池、楼距等可以直接去现场看看,针对精装修房屋的材料这块可以以样板房的装修情况为参考。因为很多品牌在更新,有可能在开发商确定使用某品牌集成灶后,厂家停止生产这款了,那就很有可能会进行同等级别品牌的更换,在看装修时多问问价位和品牌,留个心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