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儒岙镇横板桥村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近日,记者来到横板桥村,眼前的村庄小桥流水、绿树婆娑、风光旖旎。在这座古村里,拔地而起的文化礼堂、风光一片的古驿道,人文与山水融合,逐渐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这里是村文化礼堂,那边还有新建的天姥文化园、太白庙、裘君庙、天姥茶馆等文化景观。”横板桥村背靠天姥山麓,面朝天姥寺,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地。近年来,该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唐诗特色,厚植文化沃土。村党支部书记王伯强告诉记者:“横板桥村通过实施‘三治一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横板桥村这个千年古村注入了文化活力。”
2015年,该村将原来的村小学改建成村文化礼堂。礼堂内6块窗帘的“唐诗元素”十分显眼,礼堂外的橱窗上集中展示了乡风民俗、道德礼仪。“依托文化礼堂,村里开展了50多场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该村妇女主任潘美玲告诉记者,村民们自发组建了天锣鼓艺术团、西洋铜管乐队和舞蹈队等3支文艺队伍,参与人员达30多人。还有村民们自发开展的佳木斯操、打太极、唱戏曲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乡村振兴离开了文化滋润,便没有了精神和灵魂。这些年,在“文化强村”建设道路上,横板桥村不只是停留在“图热闹,求娱乐”这个层面上,而是不断坚持以文化人,促进乡风文明。
“我爱横板桥好风光,人间春色醉心房,国道线便利南北通八方,一座座青山秀水绕新村,花儿娇艳鱼儿水中争上游……”继村民金政健自创诗歌《咏横板桥》后,今年2月初,村民潘月姣还填词创作了越剧唱段《我爱横板桥好风光》,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咏唱横板桥。填词完成后,村民章丽英,用手机录制了全曲并上传,受到网友喜爱,目前已经有上千人次收听过该曲,不少人称赞“好听”。
走在横板桥村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个挂牌,上面有家规家训。“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追求高大上,要用本土的东西。一来省钱,二来接地气,村民容易接受。”王伯强说,在不断修建街角小品的过程中,老百姓从最初的“不支持”到现在“抢着干”,这是对更美环境的自发追求,同时也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
如今的横板桥村,文化似水流入街角诗巷,文化建设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在这里宛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王伯强告诉记者,横板桥村正在全力打造一山(天姥山)、一桥(横板桥)、一寺(天姥寺)、一路(唐诗路)、一梦(天姥梦)“五个一”为主题的诗路古驿风情,弹奏出乡村振兴的最美旋律。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号-1
版权所有:绍兴头条网 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绍兴头条网:QQ2805735231@qq.com,1303647702@qq.com 联系地址:绍兴市东昇苑南区四幢504室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