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每个家长都是司机,而孩子是乘客。开车时“路怒症”发作容易引发事故,家庭教育中,家长情绪管理不当也会让孩子成长之路变得曲折。
“减少焦虑的王道在于少喝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在面对迷茫和困惑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方法,来减少焦虑。”6月2日,“青春学习社”第四堂公益课上,脑神经科学教育学者朱秋海为家长们开出了专治焦虑的方子。
刚及格别急于求满分,合适的目标能减少焦虑
焦虑往往源自期望与现实的不一致。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期望、目标,让孩子品尝达成目标的快乐,家长的焦虑也会随之减少。
朱秋海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手上拿着苹果,孩子会考虑削皮吃;苹果长在树上,假设不用洗,孩子也许会凑上去咬着吃;如果咬不到,孩子会踮一踮脚,摘下苹果吃;如果需要孩子跳起来摘苹果,而你又不懂得正确激励,孩子就会不愿意跳;如果你非让孩子拿梯子来摘苹果,孩子一定会问梯子在哪、站上去会不会摔死之类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直接吃到苹果看作71分,踮脚摘是75分,跳一跳是80分,用梯子摘是85分。你让孩子找梯子,孩子就烦了,不愿干,为什么?”朱秋海说,如果孩子现在只有70分的程度,71分到75分才是最好的目标值。
家庭不是职场,别拿“垫脚砖”拍孩子的脑袋
干部、高管、老师、医生……不少家长事业有成,却也把个人职业习惯带进了家庭教育中。“家长是老师,教育孩子就像管理学生;家长是医生,管孩子就像对待病人。”朱秋海说,“更夸张的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家长,对孩子也是发号施令,这完全是角色错位。孩子就是孩子!”
如何排除个人职业习惯?朱秋海的建议是,将职业习惯留在家门外。“回家敲门前,停顿3到5秒,想一想自己这是在敲谁的门。”朱秋海说,“脑子里过一下,调整说话的语气、方式,再进门面对孩子。”
朱秋海认为,家长的阅历、经验用来引导孩子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以此显示家长的权威,“家长的权威,是在孩子可能走偏时拉一把,在孩子够不着时帮着垫一块砖,在孩子遇到障碍时提醒他绕着走。”
这个自我疗法,高考生家长马上也能用得着
针对家长的焦虑,朱秋海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自我疗法——
每天挑出一个引发自身焦虑的教育问题,拿纸笔写下来,再从这个问题延伸出3到5个子问题,以此方式继续延伸,直到延伸不下去为止。延伸结束后,确定各路径上问题答案的是与否,是的留下,否的放弃。同一个问题可以重复延伸3到5次,第二天可以换一个问题试试,以一周为一个小疗程,3疗程为一阶段。一阶段完成后,再进行自我评估,同时邀请孩子参与评估。如果能够完成70%以上的自疗任务,就能有效减少焦虑。
“这种延伸疗法,在家长做填报志愿等范围宽泛的选择时也适用。”朱秋海说。
这10味“良药”能帮你控制焦虑
1、想好每天与孩子见面时的第一句话,没想好可以用肢体语言代替;
2、成员构成复杂的家庭应确定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
3、适当“不走寻常路”,改变开口的套路,比如从改变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的称呼开始;
4、减少讲大道理对家庭环境的影响;
5、饭桌上不讲与学习相关的内容;
6、父母之间要常换位思考,减少互相指责对孩子情绪的影响;
7、适当放大孩子的优点,阶段性地无视孩子的缺点;
8、激励机制不能变成交易,满足孩子内心真诚的愿望;
9、情绪失控时,右手握紧40秒,重复两三次,腹式深呼吸,每轮持续40到50秒,两轮下来情绪能缓解;
10、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放下身段对话,多营造与孩子产生交集的生活场景,比如一起下棋、打球。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号-1
版权所有:绍兴头条网 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绍兴头条网:QQ2805735231@qq.com,1303647702@qq.com 联系地址:绍兴市东昇苑南区四幢504室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