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罗先生为某上市公司白领,早年已为自己配置定期寿险。两年前,为补齐健康与教育缺口,他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联系了专业保险代理人张经理。罗先生如实告知了投保需求及健康状况,张经理凭借专业素养,详细深入了解罗先生的家庭收支、负债及风险承受能力,为其量身定制方案。
随后,张经理为其逐条讲解保险责任、产品条款与现金价值演示。最终,罗先生为自己和妻子投保了“重疾险+高端医疗险”组合,为八岁的儿子投保教育年金,并在后续双录与回访过程中加深对保险产品的了解。
今年5月,罗先生不幸突发心肌梗塞,紧急接受心脏搭桥手术,保险公司快速赔付100万元重疾保险金,这笔理赔金不仅覆盖了高额的治疗费用,还弥补了罗先生因病停工期间的收入损失,剩余资金为儿子教育年金续期保费留足储备,其家庭经济节奏未被打乱。
二、【案例分析】
2025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了解产品、了解客户、进行适当性匹配,并建立产品分级、销售人员分级、客户风险测评等制度,确保销售行为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建立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机制,对产品风险进行分级、动态管理,开展消费者风险认知、偏好和承受能力测评,将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本案中,罗先生的保险配置动诠释了保险“三适当”原则的重要性。罗先生与妻子配置的重疾险保额与家庭收入水平相匹配,有效转移了重大疾病风险,且高端医疗险覆盖了住院产生的大额自费费用,体现了合理的保险规划不仅能雪中送炭,更能防范于未然。
新保侠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当恪守“三适当”原则,在购买金融产品时理性消费,通过合适的渠道购买合适的产品。
1.选择“适当的产品”:金融消费者应根据自身的年龄、收入、风险偏好、投资经验等因素,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切勿轻信“高收益、零风险”等虚假宣传,避免因盲目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
2.通过“适当的渠道”:消费者正规办理业务应通过持牌金融机构的官方网站、营业网点或官方APP等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避免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陌生电话等非正规渠道进行交易,以防落入诈骗或误导销售陷阱。
3.面向“适当的人群”:消费者也应根据风险承受能力,主动向专业人士了解产品信息,遇到销售人员推荐明显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时,应提高警惕,拒绝购买。
Copyright © 绍兴微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27338号-1
版权所有:绍兴头条网 热线:0575-88051334 15257506102 绍兴头条网:QQ2805735231@qq.com,1303647702@qq.com 联系地址:绍兴市东昇苑南区四幢504室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
Powered by ZmSys.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